仓贮害虫
玉米象
成虫体长3.5~5毫米,圆筒形,红褐至黑褐色。头额额区延伸成喙,触角膝状,8节,第三节长于第四节。前胸背板刻点圆形。两鞘翅上的基部及端部各有一橙黄至黑褐色的椭圆形斑纹,具膜质后翅,跗节5节,第四节嵌于第三节窝内。雄内腹末一节背板下垂的端部超过腹部水平线。外生殖器的阳茎细长稍扁平,背面中央有一纵脊,两侧具两条纵沟,阳茎基片长三角形。雌虫第八节腹片“y”形骨片臂较尖长。幼虫长4.5~6毫米,无足、肥胖、背隆起,柔软多皱纹,腹面较平坦,除头淡黄色,上颚黑褐色,其余均为乳白色,头部额区的内隆线上端细,下端略粗。
年发生代数随地区温度而异,北方地区 1~2代,中原地区3~4代,南方地区5~7代。当温度降至15℃以下,成虫便潜伏在仓内缝隙、铺垫物下或爬至仓外附近砖石、垃圾、杂草根、松土中越冬,次年春暖达13℃时又返回仓内为害。幼虫也可在粮粒内越冬。成虫活泼,有假死性、负趋光性、趋上性、能飞,喜食种子的胚。
蛀食粒贮粮害虫。
成虫体长2.3~3.5毫米。幼虫长2~3毫米。也有个体较大者。成虫膝状触角的第三节长度与第四至七节各节长度相等,鞘翅具橙黄色斑。雄虫外生殖器阳茎背面光滑,&127;中央隆起,两侧无纵沟。雌虫y表骨片 两臂较粗(有多种变异)。幼虫头部额区内隆线呈一直线,上下端等粗。
以菜豆为主的豆粒钻蛀害虫,中国对外检疫对象。特征:成虫体长2.8-3.5毫米,褐色。全身被有茂密的浅灰色茸毛,鞘翅黑褐色,满布灰褐色绒毛,在刻点行间,有些部分灰褐色的绒毛较厚,色灰白。毛斑形成不明显的两条横带,以鞘翅中缝两侧,鞘翅中部的第三行间一长条灰白色毛斑较明显。前胸背板长圆锥形,长稍大于宽,散布小而密或大而稀的刻点,后缘中叶突出,宽度约占后缘总长的1/3。鞘翅基部肩胛不明显,后足腿节内侧末端前有一长齿,约两倍于其他两个较小的齿,在高倍放大镜下还可间4个微齿。卵长椭圆形,一端较宽,长0.54-0.79毫米,白色,透明,有光泽。初龄幼虫长0.52-0.67毫米,体略呈圆柱形。胸足逐对增长。前胸背板强骨化,中臂具一齿,后臂具5齿,齿大小略相等。末龄幼虫体长4-4.5毫米。下唇片呈扁圆表,有两条突出的骨化臂。下唇片后端中间有一淡色圆斑。蛹长3.2-5毫米,椭圆形,淡黄色。头弯向胸部,口器位于第一对足基部之间,触角弯向两边,端部露出中足的胫节之外,后足附节先端超出后翅芽。
钻蛀性豌豆害虫。
成虫体长4.5~5毫米,椭圆形,灰褐色,体密被黑、黄褐、灰白色细毛,复眼马蹄形,触角锯齿状,11节。前胸背板端缘较后缘略窄,两侧中央齿尖向后方,后缘中央白色毛斑椭圆形。臀板外露,左右各有一黑色毛斑,中央的白毛斑呈t形。前足胫节以下至跗节及中足的跗节为赤褐色,其余部分及后足为黑色。后足腿节近端有一明显的长尖齿。幼虫长5~6毫米。肥粗多皱纹,背隆起,乳白色,腹部底面有凹陷,无背线,上唇基几乎等长,末龄幼虫胸足退化。
年生1代,成虫在仓内缝隙、夹缝、豆粒内、仓外草垛、树皮、垃圾、草屋的屋檐中越冬。
蚕豆象
钻蛀性蚕豆害虫。幼虫蛀食蚕豆。其形态、大小、色泽与豌豆象相似,区别是成虫前胸背板侧缘齿尖向左右平行外伸,后缘中央灰白色斑呈三角形,臀板上无“t字形的白色毛斑,前足腿节大部分及胫节以下至跗节为黑褐色,其余部分及中足、后足均为黑色,后腿节近端外缘有一短而钝的齿。幼虫具背线。
年生1代。成虫在豆粒中或仓内包装缝隙处越冬,也有少数在田间作物的遗株、野草、或砖石下越冬,翌年春天飞往田间产卵于蚕豆荚上。
以绿豆为主的食用豆钻蛀性害虫。
成虫体长2~3毫米,近卵形。雄虫触角栉齿状,雌虫锯齿状,均11节。前胸背板三角形,后缘中央有一对瘤状突起,鞘翅近方形,腹部肥大,腹末平截,臀板外露,后腿节腹面末端有齿突两个,内侧的齿长而直,端部圆形。体色与花斑可分暗色型与明色型两类。暗色型雄虫鞘翅在基部、中部、端部有黑褐至黑色3条横纹,其余赤褐色,鞘翅中部黑斑纹的前后为细白毛形成不规则的横带。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白毛斑呈两个椭圆形。臀板全为白毛;雌虫体色较雄虫淡,翅上斑纹不如雄虫明显。其余为雄虫鞘翅除基部和中部外侧各具一黑色斑纹外,其余为赤褐色。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白毛斑呈桃形或“山”字形。臀板仅中央具白毛纵带。雌虫鞘翅上的黑斑纹不明显或无,其余同雄虫。幼虫长3.5毫米左右,肥大,背隆起而弯曲,乳白色,胸足退化呈肉突状,上唇较唇基长,颏梭形。
年生4~6代,南方可达11代,幼虫、蛹、成虫均在豆粒内越冬,次年春羽化飞往田间,产卵于豆荚或仓内豆类上。
谷象
特征:成虫长椭圆形,长2.3-3.5毫米,有时长达5毫米。鹾只蚝诖艉焐薪鹗艄庠蟆s惺鼻靶胤⒑於食?span lang="en-us">暗褐色。前胸背板上有椭圆形刻点,鞘翅上仅一条行间有刻点。鞘翅无斑点,后翅退化,体有金属光泽可与玉米象或米象区别,卵长0.6-0.8毫米。乳白色,半透明。中央稍圆,下端圆大,上端逐渐狭小形成颈,颈端稍扁平,有一圆形帽状小隆起。末龄幼虫体长2.5-2.75毫米,乳白色,足退化,体肥弯曲,多皱折,腹部前4节的背面划分为3区,腹部下侧板有一根刚毛,而不同于米象腹部仅前3节的背面划分为3区,腹部下侧板无刚毛。蛹长3.75-4.25毫米,圆筒形,由腹面观无后翅可区别于玉米象和米象。
谷蠹
蛀食粮粒的重要贮粮害虫。
成虫体长2.2~3毫米,细长筒形,长为宽的3倍,暗红褐至黑褐色。头位于前胸背板下,从背面不可见,触角10节、鳃叶状,端部3节扁平膨大。前胸背板近圆形,前端稍小,中央隆起,上面着生许多小颗粒状突起,呈同心圆排列,端缘较多。鞘翅掩盖腹末,小盾片正方形,前足基节窝后方开放,跗节5节,唯第一节很小。幼虫2.5~3毫米,呈弓形。头小,半缩在前胸内,触角3节,胸部较腹部粗大,胸足短小,腹节同及胸足,尾部均着生有短毛。
华中年发生两代,华南2~5代。成虫在发热的粮堆中、或在木板、竹器、树皮的缝隙里越冬。
谷斑皮囊
形成特征:成虫体长1.8-3毫米,雄成虫触角棒5节,末节长圆锥形,长略等于第九、十两节之和,端部尖或钝。雌成虫触角棒4节,有时3节,末节圆锥形,长略大于宽,端部钝圆。雌虫和雄虫的触角窝后隆线退化,雄虫约消失全长的1/3,雌虫约消失2/3。雄成虫长椭圆形,两侧近于平直。体壁近于平直。体壁发光,淡红褐色,有时深褐或褐色。前胸背板基部中间和两侧有不明显的黄或白色毛斑。鞘翅略宽于前胸,有模糊的红褐色花斑。花斑由基部的环状带,近中部的亚中带和端部的亚端带构成。这些带被有倒伏白毛,其余部分被覆倒伏的褐色或黑色毛。颏宽0.13毫米,两侧最长0.03毫米,前缘中间深凹,长仅0.01毫米。第一围阳茎节背片宽0.5毫米,最长处0.18-0.2毫米,最短处0.12-0.14毫米。第九腹节最宽0.22-0.24毫米,桥宽0.019-0.024毫米,下端圆。第十腹节基部宽0.16毫米,长0.48毫米。雌虫平均体长约2.8毫米,平均宽度约1.64毫米。交配囊成对骨片细小,长0.2毫米,宽0.01毫米,齿稀少。
锯谷盗
以取食碎粮为主的贮粮害虫。
成虫体长2~3.5毫米,扁长椭圆形,深褐色,头三角形,复眼黑色突出,触角11节,&127;棒 状。前胸背板长卵形,中央具3条纵隆脊,两侧缘各有锯齿突6个。鞘翅长,两侧近平行,具纵刻点行,体上密被黄褐色细毛。跗节5节,雄虫后腿节中间具一尖锐的齿突。幼虫长3~4毫米,扁平细长,灰白色,体背面骨化区为淡褐色,触角3节与头等长,第三节的长度为第二节的两倍,具3对胸足,胸部各节背面左右均有一近方形暗褐色斑,腹部各节背面中央横列一半圆形至椭圆形褐色斑。
年生2~5代。成虫在仓内各种缝隙或爬至仓外附近砖石、树皮之下越冬,翌年春再返回仓内。
大谷盗
贮粮害虫。
成虫体长6.5-10毫米,平扁椭圆形,黑色有光泽。头三角形,触角棒状,11节。前胸背板宽大于长,端缘凹形,两前角突出。前胸与鞘翅之间呈颈状相连。鞘翅长度是宽度的两倍。行间有两行小刻点,前足基节窝后方呈封闭式;附节5节,唯第一节很小。幼虫长19~20毫米,长而扁平,头近长方形,体后半部较肥大,头部及尾端背面骨化区为赤褐色至黑褐色。前胸盾及中、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黑褐色斑,其余为乳白色。腹末具较大的黑褐色凹形臀叉。
年生1~2代,成虫、幼虫多数在木板内,少数在蛀屑、包装品和仓内各种缝隙中越冬。成虫寿命长达1年。
长角扁谷盗
为害地粮的贮粮害虫。
成虫体长1.38~1.90毫米、扁平、黄褐至暗褐色,体上密生黄白细毛。头近三角形,触角长11节,雄虫触角状,长度为体长的2/3~3/4,末三节两侧缘近仿平行。雌虫触角念珠状,长度为体长1/2。前胸背板近长方形,端缘稍长于后缘,近侧缘各有一条纵隆线。鞘翅长为宽的一倍半,其上有纵脊5条。雌虫跗节前、中、扣足均为5节,雄虫前5节、中足5节、后足4节。幼虫体长3.4毫米,扁平较细长,体后半部肥大,头部及臀叉淡黄色,其余为乳白色。头部腹面有一对骨化的舌杆状体。触角3节短于头长。腹面尖,尾端包围肛门的环形骨片中央开口,背面具细长而9磁的臀叉。
年生3~6代,最适宜发育温度为37℃。成虫在干燥的碎粮、粉屑、垫糠、尘芥或仓内各种缝隙内越冬。幼虫除吃碎粮、粉屑外,喜食受伤种子的胚,常钻入玉米象产卵孔内取食,幼虫老熟时常缀碎粉屑作白色薄茧化蛹。
赤拟谷盗
特征:成虫体长3.0-4.5毫米,长椭圆形,除复眼黑色外,其余均为赤褐至褐色,稍有光泽,体上密布小刻点。触角11节,锤状,锤头3节膨大,两复眼腹面距离约与复眼的横经相等。鞘翅掩盖腹末,上有纵刻点行10条。跗节前足5节,中足5节,后足4节。幼虫长6-8毫米,细长圆筒形,具3对胸足,头部淡褐色,口器黑褐色,触角3节,长为头长之半,胸腹部12节,各节前半部骨化区为淡褐色,后半部为黄白色。腹末背面臀叉上翘。腹末腹面有一对伪足状突起。
重要钻蛀性贮粮害虫,亦可在田间为害。
成虫体长4.5~6毫米,翅展8~16毫米,体灰黄,头顶无丛毛,下唇须3节,向上弯曲超过头顶。前翅竹叶形,淡黄,后翅菜刀形,外缘凹入,翅尖明显突出,银灰色,后缘毛甚长,长度至少等于翅面宽度。前翅脉序r脉5根,r4、r5与m1共柄,a脉基部分叉,&127;后翅脉序rs与sc+r1始终分离,rs终于顶角。m1与rs共柄。雄虫外生殖器的抱器呈桃形。顶端有一向外侧延伸较长而尖的弯钩突,爪形突呈二裂状,阳茎棒状,基部收缩而细。雌虫产卵器的后棒较前棒长一倍,交配囊呈线长颈形,骨化的交配孔呈椭圆的菱形,囊内底部有两个分离的长椭圆形交配刺。幼虫长5~8毫米,头淡黄色,余乳白色,前胸气门毛群3根,胸部较大,胸足发达,腹足退化呈肉突状,尚有退化的趾钩2~3个。
年生4~6代,幼虫在粮粒内或麦秸垛、稻草垛中遗留的穗粒中越冬,次年4~5月羽化为成虫,在仓内产卵于粮堆表面,孵化的幼虫即钻入粮堆深度33厘米以内的粮粒为害。
印度谷螟
为害粮食及多种贮藏物仓库害虫。
成 虫体长6~9毫米,翅展13~18毫米,赤褐色。在额前有锥状鳞片脊,前翅长三角形,翅面亚基线与中横线间为灰黄色,余赤褐色,散生紫黑色鳞片。后翅灰白,前翅脉序r3根,m2根,a1根。后翅rs与sc r1从翅基愈合至端部分离,m2根雄虫外生殖器抱器近长椭圆形,在内侧近端部有一齿突似鸟喙,囊形突为抱器长的1/2,爪形突呈爪状,阳茎粗壮似长炮弹形,雌虫产卵器的产卵瓣三角形,前棒与后棒几乎等长,交配囊呈不规则袋形,囊内底部有4个并列在一起的内化交配刺。幼虫长11~14毫米,头赤褐色,前胸盾淡黄色,臀板更淡,其余各节淡黄色或黄绿色。颅中沟与额沟长度之比为2:1,侧单眼5个,前胸气门毛群2根,中胸及第八腹节气门上毛的基部有淡褐色骨化环,腹前九节刚毛基部无毛片,腹部气门后毛与气门下毛呈倾斜状,气门前毛极小,前4对腹足趾钩双序子环形。
年生4~6代,以幼虫在仓内缝隙结茧越冬,次年春暖化蛹羽化为成虫,产卵于粮堆、油料表面。
紫斑谷螟
贮粮害虫。成虫体长12毫米,翅展25毫米,头、胸浓褐色,下唇须发达前伸,前翅宽大三角形,翅面近内横线与外横线各有一白色波状纹,纹中段外突。内横线以内,外横线以外为赤褐色,两横线之间色淡黄,后翅淡黑,也有白色波状纹2条。前翅脉r5根,r3与r4共柄,与r1的基部分离,m3根,a1根,后翅rs与sc r1从基部分离至翅中室外有部分接近,然后又分离,同甘共苦根,a3根。雄虫外生殖器所以然器片状近三角形,在外侧的端部至中部呈倾斜状,囊状突较短,为抱器的1/6。爪形突不分裂 ,背面观顶端平坦。颚形突较长,端部呈钩状,阳茎与抱器约等长。雌虫产卵器的第领先腹节呈横长方形,前棒较扣棒稍长,交与囊长颈瓶形,囊导管在交配孔一端有一段粗长的骨化管道,囊 内无交配刺。幼虫长17~25毫米,中、后胸多皱纹,头赤褐色,前胸盾与臀板橙黄色,前、中、后胸及腹末1~2节淡灰黑色,其余淡黄白或灰白色。颅中沟与额沟长度之比为1.5:1,侧单眼4个,前胸气门毛群2根,腹第九节足群毛1根,前4对腹足趾钩双序环形。
腐食酪螨
取食加工粮及食品,并造成霉变的贮粮害螨,又名粉螨。成螨体长280~415微米,雌大于雄,卵圆形,乳白色,具4对嘛,体躯上有成对的刚毛。前足体与中足体之间有一横沟,头部螯肢小,第一对足基部、基节上毛扁平,基部膨大。各足胫节端部背面有一胫节管毛伸越跗节外,跗节末端具一发达的匙状爪。顶内毛极接近,且长,伸越螯肢末端,顶外毛较短,位于颚体两侧,胛内毛较胛外毛长,肩内毛较肩外毛长,第一对背毛最短,第二对背毛长于第一对背毛的2、3倍,第三对背毛和第四对背毛更长,伸出体扣,后侧毛较前侧毛长6倍,第二对背毛长于第一对背毛的2~3倍,第三对背毛和第四对背毛更长,伸出体扣,后侧毛较前侧毛长6倍,肛门后有3对对后肛毛,第一和第二对长。雄虫腹面肛门旁有贺画形吸盘一对。卵长115微米,长椭圆形,幼螨长150微米,具3对足。若螨长220~350微米,随龄期而异,具4对足,均呈乳白色。